close

 

  〈這一次,我們說再見〉2014, 05, 18

 

  你或許還記得,在某個夏夜,你曾見過一個心慌的自己,倚靠著窗,在夜色的掩映下思念著她。手機螢幕中央的小視窗寫著什麼,你無心去注意,你只是盯著角落的電池圖案(20%, 19%, 18%, 17%……),強迫自己繼續期盼著那你早已知道結果的結果。

 

  妳或許也已經忘了,也許是上個月或上個星期,潛意識裡寂寞的騷動,曾經也引來妳的詞窮。妳思考著如何做出回應,但始終找不出適當的語句,表達妳易碎的情緒。那就算了吧,妳對自己說,反正我們不一樣,妳想著。

 

  但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;面對愛,我們都是一樣的。

 

  寂寞好像是這個時代的基調。大街上那麼多的人來人往,每個人卻都急忙的趕往自己的目的地,忽視了身旁多采多姿的世界。你可能會想:世界對我太過冷漠;但事實上,是你對世界太過冷漠,你沒有機會見到路旁磁磚迸出的嫩芽,你沒有機會聽到行道樹上大卷尾的鳴聲,你沒有機會稍作停駐,給母親焦急的電話鈴聲一點關懷和注意。當然,你更沒有機會愛。

 

  所以我們把自己沉浸在寂寞裡,苦苦思索愛的意義,而這是徒勞無功的。

 

  上次在 Facebook 上問了朋友:「我相信我們的確都活在愛裡,呼吸著、思索著、狂熱著,因為愛是指標,是我們和世界前進的動力。但我們又怎麼會花一輩子的時間,不斷地學習如何愛呢?」他說:「感受愛毋須學習,我們學習給予。」

 

  是啊,感受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,我們努力學習的,是如何給予愛。但我當時忘了問:「在寂寞的世界裡,我們給予的愛,對方又如何能感受的到呢?」就好像在黑白的相片裡,強迫畫上一筆艷紅一樣,愛和寂寞,始終格格不入。而這正是你面臨的狀況,你一開始總是這麼想著,自然而然的也就深信不疑了。

 

  不過,你終究是懂得反省的。你開始思考,問題的癥結點到底出在哪個步驟:是對方無法感受?是心靈的渴望阻礙了你理智的思考,做出錯誤的決定?是你無法認清自己的價值?或是……或是你根本配不上愛?

 

  最後一個想法讓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,因為你知道這正是一切的原因。所以你決定離開,你決定放棄,你決定一走了之,因為你知道逃避是唯一的解決方法。

 

  這一次,你決定不說再見,因為這種承諾實在太過沉重。大概不會再相見了吧,你對自己說,轉身離開就能解脫了吧,你想。

 

  但你很快發現,事實並非如此。魂牽夢縈,這個詞或許是最精確的形容了:每日每夜,你還是沉浸在相同的網絡裡,無法自拔,你還是在飄忽不定的情緒裡躁動著,一方面希望他人參透你的每個念頭,一方面又對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。你仍然對手機傳來的的每一個震動過敏,你仍然在失眠的城市裡 Lost in Connection

 

  你很清楚,你的決定是對的;有時候卻也會猶豫,希望宇宙中有那麼小的機會,能讓兩條平行線相交,能讓平行的寂寞的彼此見到雙方互放的光亮。這種掙扎讓人窒息。

 

  然後你見到了她的回眸。

 

  那一次,我們不說再見。

 

  這一次,我們說再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erber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